——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的体会
PB02204049 郑超国
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我觉得其中的实践论对于我们很有意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1935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的问题;在1941年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从本本出发、原则出发;②要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吃透理论、吃透实际——要不唯上,不唯书;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在创立新世界观时,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想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的检验来解决。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它的一个根本特征。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革命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里所说的是:“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也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靠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革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它,也只有它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门德列捷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新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三百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继而加勒密于一八四六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并不出名,反动派围剿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但是,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情形也是这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革命的路线是否正确,同样必须由社会实践来检验。二十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国工人运动中,都发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激烈斗争,那时第二国际的头面人物是考茨基,列宁主义者是少数,斗争持续了很长一个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证明列宁主义是真理,宣告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破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它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们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正因为这样,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理论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导思想,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这些新的观点和理论由什么来检验呢?只能用实践来检验。例如,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学说,是个新的结论,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一般理论去检验,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实践才能证明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学说是真理。
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而且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所以列宁说:“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他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真理的观点。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考验。毛主席指出:“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又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就是承认我们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或最终完成。就是承认由于历史的、认识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的认识可能犯错误,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凡是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合实际的东西,都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这样的事是常有的。毛泽东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基本任务上,他们是一致的,马克思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毛泽东提出在新生产关系下要保护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在思想路线上,他们是一致的,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在他们革命和建设中贯穿了一条红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们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从马克思到邓小平都始终把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思想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毛泽东思想既是理论的,又是方法的;毛泽东思想既是有体系的,又是发展的;我对于认识毛泽东思想尚为肤浅,以上一些大多是拾人牙慧,继续学习毛泽东思想,将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极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