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

感 受 毛 泽 东 思 想

 

   PB02007302  杜晓 

 

    迈入大学校门,一切都是新的,也有不少“心的”收获,拿在手里的书名为《毛泽东

思想概论》,它并不厚,却意味着很多。一学期下来感觉这堂课似乎是政治,又夹杂历史,无所不包,但都很重要,因为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的名字镶嵌在几乎有关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早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也正是从大量的历史事实中我们才能更加深入的领会这之中思想所蕴涵,“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将在这篇小论文中谈谈所学所感。

                                                                      ——题记

学习,思考,研究,首先就会问到底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适合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它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毛泽东思想的本源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历史遗产和光荣革命传统的伟大民族。它创造出闻名于世的东方文明,积淀了优秀文化传统,其中不乏民主性的精华和朴素的政治哲学思维,它酷爱自由,反对外来侵略,富有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一些先进代表人物都提出过治国平天下的方略,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历史渊源。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工程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是这

一伟大工程最主要的倡导者、奠基者和创造者,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理论成果是当之无愧的。毛泽东思想也是延安整风运动这场全党范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的丰硕成果。通

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进一步清算了教条主义,认识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思想体系的真理性,对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达到理性的认识。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需要成为历史必然。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取得胜利的,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导下,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作了理论上和政策上的准备。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这是

对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又一重要部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的系统总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懂得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而且懂得了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及中国革命中的各种联系,掌握了战胜敌人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武器。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以什么方式,走什么道路夺取国家政权,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选择和决  定的,而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最终学会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因为这种革命道路的理论涉及到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重心问题,革命军队建设及其战略策略问题,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因此,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产生,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不仅在战争年代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并且在经济建设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意气风发,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点非常低,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领域中的各种关系,同样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提出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毛泽东明确地表达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尽快地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遇到的是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提出:不能机械的照搬外国的经验,而是要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种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必须掌握的,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须臾不可分离开的精髓和法宝。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在晚年对许多问题的思考陷入误区,产生不少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些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观点,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应予以严格地完全地区分。毛泽东在晚年活动中发生的严重错误归根到底是对过去干革命过程中探索总结的行之有效的东西——实事求是的背离,离开了他曾十分强调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原则,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从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不管怎样,毛泽东的思想并不是简单几句话道得尽的,他的精神、行动一直贯穿在中国的生命历程里,并也将影响这辽阔土地上的一代又一代生机勃发的人们,久久不息。后人沿着他的足迹提出了新任务、新方针、新政策、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