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

毛泽东思想与21世纪中国

 

                                    PB02203166  周 诚 

 

200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9周年纪念日。

21世纪我们要年年纪念。这不是简单的纪念,因为这使我们不能不想起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和命运、过去和未来。因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不仅是20世纪,而且是近一百年多来我们民族最重要最伟大的事件,是我们民族翻身解放的标志。中国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但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世界,近百年更是受尽欺侮和屈辱。中国人民要站起来,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思想是实现这种愿望和决心的伟大旗帜。

毛泽东思想内容非常广泛。首先,起长远作用的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彻底的哲学世界观,特别是他娴熟运用和生动阐明的唯物史观和革命辩证法。由此引出的是他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中国历史和中国未来的观察和结论,包括帝国主义时代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与矛盾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以及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等等。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在20世纪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为我们今天和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物质的和理论的基础。

这里,想着重谈一谈其中关系中国在21世纪的前途命运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的问题。社会主义是毛泽东同志分析和解决中国出路问题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特征。这个革命胜利以后,经过政治的和社会的一定准备,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即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是毛泽东领导的一大创造。甚至在这个革命或叫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就把发展生产力、实行工业化作为整个工作的中心,这就是常说的“一化三改”。毛泽东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都是人所共知的历史常识了。鉴于苏联的教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并于50年代下半叶开始了如何更好发展生产力的探索,同时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也提出了如何改革和健全社会主义制度的创见并在实际中进行尝试,包括“双百方针”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这些都是为了寻找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可以避免苏联体制弊病的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当然有些做法失败了,但是无论这些探索和尝试包含了多少失误和造成多少损失,其思想内涵的深远意义,它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是我们后来继续探索的宝贵指南和借鉴。实际上,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即使在探索中有不少失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保持较高的速度。其荦荦大者,一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整个国民经济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一是实现了“两弹一星”工程,使我国在能源通信和国防工业的这些尖端领域处在比较先进的地位。这些都为我们后来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经济和在国际上争取我国的应有地位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是重视发展生产力的,他更重视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来发展生产力。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从长远的观点看,只有依靠社会主义制度,保证管理国家的权力和经济建设的成果为全国人民所享有,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在中国,资源比较缺乏、经济基础薄弱而又人口众多,更是如此。否则必然天下大乱。

为了巩固和健全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毛泽东倾注了全部精力,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他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础上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他反复强调建立和巩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变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式的专政。”他特别重视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问题,认为劳动人民不仅要享有劳动、休息、受教育、文化娱乐等等权利,更重要的是要享有管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权利。他鉴于苏联的教训,十分注意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国家干部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谋取特权等各种腐败行为,警惕某些掌握国家权力的领导人背离马克思主义原则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此,他提出过很多主张,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定期参加劳动、两参一改三结合、培养接班人等等。虽然他也犯过不少错误,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但是当我们总结这些失误的经验教训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注意,在更高一个层次上,毛泽东提出的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广大人民根本政治经济权利的任务,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头等大事。

经过拨乱反正,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现在我们正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等等,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越是注意经济发展,对内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对外参加国际经济交流,毛泽东同志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的思想,以及他为此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就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经济上贫富悬殊和干部中的腐败现象,以及相当普遍的理想失落、道德沦丧等类问题,十分严重和十分令人忧虑,而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也大有人在。试想,如果我们不注意警惕,如果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不能作为我国经济的主人,不能掌握管理国家各项事业的权力,而听任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特权阶层形成并和这些年新产生的资产阶级相互勾结,一句话,如果我们失去了社会主义,那么,即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再好,对于广大人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何况如果那样的话,中国将国无宁日,将成为西方大国的鱼肉,将陷入混乱和灾难的深渊,要求得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也是不可能的。这不是危言耸听,只要想想前苏联,就可知殷鉴之不远。

第二关于共产党的建设问题。这是与上一个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同中国革命一样,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建设好这个党就至关重要。党的建设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很少,政治上也不够成熟,而革命斗争主要是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里进行的。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如何建设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外历史上没有先例,因而特别艰巨。但中国共产党却成功的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党建经验。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一是注意以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全党;二是特别注意在革命战争和军事生活的烈火中锻炼党的队伍的无产阶级品格;三是创造了整风运动的形式。这就使中国共产党在其无产阶级先进性上至少不亚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毛泽东仍然十分注意这个问题,有许多宝贵的思想和主张,其要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保持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质和加强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有失败的教训,包括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教训,总的说来是没有成功,并且遗留下不少问题。但是试验的不成功并不能否定提出问题的必要和解决问题的设想都错了。他的思想和实践留给我们极其复杂和十分丰富的遗产。

现在,我国的工人阶级队伍比以前壮大了几十倍,其中包括相当部分的从事科技管理等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还有大量农民一批批地转变为工人,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总的说来比较低,但他们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现在,我们搞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国内资产阶级影响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压力在增大,内外都使我们党面临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原则渗透到党内生活,许多党员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忘记了党的原则。特别是有些党的干部,热衷于以权谋私,热衷于花天酒地、金迷纸醉的生活,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冷若冰霜,其中有的则蜕化为腐败分子。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特别是同工人阶级的密切联系,同样是没有先例的和特别艰巨的任务。然而既然我们的先辈们在民主革命时那种复杂的环境下能够把党建设好,现在就没有理由说不可能。问题是要很好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其中有关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和成败交错的探索思路,并把它同今天新的实际结合起来。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员中有深厚的影响,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无论内外什么势力,要搞垮我们党不是那么容易的,对此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心。

毛泽东思想内容非常丰富,这里只是举其要者,并结合当前现实作一些思考。在世界多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不可阻挡之势的背景下,展望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充满希望和充满挑战,充满竞争与机遇。一个民族一定要有精神上的依据。在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毛泽东思想居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这是总结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奋斗经验的理论和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千万不能丢。

21世纪,毛泽东思想必将仍然是中国人民夺取胜利的伟大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