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02203115 智 斌
臧克家在他的名作《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有的人,能通过他的精神在死后仍影响着许多人,发挥巨大的力量。同理,虽然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是理论的作用和意义又往往超越产生它们的那个时代。毛泽东思想就是其一。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至今仍是党的指导思想,表明它有一个丰富的内核,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事实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把这个活的灵魂贯注给我们的国企,能治标治本地解决许多财政“输血”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本文仅谈“实事求是”在国企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表明,1949年以来,国有资产平均每年递增12.4%,其中1980年以来平均每年递增14.5%,1990年至1995年平均每年递增17.9%。国有经济所创造的财富维持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壮大了国防力量,保证了国家的安全,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可以说没有国有经济的物质基础,就没有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但近几年我国国有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企业亏损严重,资产损失数额巨大,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在于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有句话说得好:要改革,先要照镜子。下面,就开始“解剖麻雀”。
国有经济的发展也同其他所有制经济一样,不是、也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有时也带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既受国有经济政策、政治环境制约,也与国际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也有自然环境的影响。据1994年全国开展清产核资的124万户国有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全部资产损失达2231.1亿元,全部资金挂帐2206.9亿元,损失与挂帐合计达4438亿元,占这些企业全部资产的10.7%。虽然近10多年来,我国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放权让利、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际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试过了许多药方,但成效并不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在于传统体制造成的。
传统的体制下,国企的职能被政府部门分割,造成了产权管理的多元化,政府各部门都可以以所有者的身份向企业发号施令,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企业要对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但却没有哪个部门真正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任。由于所有者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企业缺乏应有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那些直接归各级政府管理的大企业集团,其产权归政府所有,但政府是由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由于政府没有授权由哪个部门进行监管,结果是政府哪个部门都可以管企业,但谁都管不了谁都不负责任。总之一句话,没有独立而有效的管理。新经济形势下,管理权大部分下放于企业,而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并未适应,所以必须强化。强化管理即科学管理。即:
第一,管理人员实事求是地把过去工人们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传统知识、技能、诀窍集中起来,编成表格,然后概括为规律和守则甚至数学公式,再在全厂工人中实行。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主张对工人的工作和环境进行科学研究,以确定标准化的工具、材料和操作方法,并对工人的劳动和休息时间进行科学搭配,制订出“使工人不用增加劳动而能增加工效”的方案。
第二,科学地选择和不断培训工人。一方面实事求是地研究每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和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发现每个工人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并且逐步地、系统地训练,帮助和指导每个工人,为他们提供上进的机会。这样,使工人在雇用他工作的公司里,能够担任最高的、最有兴趣的、最有利、最适合他能力的工作。用培训来教给工人完成任务的技能,用科学研究来制定标准和规章制度并据此规定和下达任务,用奖惩等激励机制来保证任务的完成。
第三,把科学和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出来的工人结合起来,强制性地使双方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代替以往的经验方法。让工人“更聪明”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企业内部必须有科学的、明确的规范,明确的权利义务,明确的操作方法和程序,明确的目标,进行明确的控制。
第四,工人与管理方面保持不断的和亲密的合作,形成一种令双方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劳动效率。管理人员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工人,同情和关心工人,鼓励每个工人同他的上级讨论厂内外遇到的困难,有机会自由发表意见,而上级必须注意倾听并认真对待。在科学管理制度下,管理当局应当成为工人的仆人,竭尽全力地为工人创造最好的条件,提供最好的服务,以使工人能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效率。只有企业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才能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人心齐,泰山移”,有了企业内部成员间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企业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第五,加强风险管理。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市场、金融、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导致不确定因素增长,由于信息不完备与非对称分布,又促进风险加大。人们在管理活动中不能不考虑风险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在捕捉机遇的同时努力防范风险。在风险管理中,不能满足于亡羊补牢,而应加强监督测和预测,以预防为主,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分析风险形成的因素,预测风险到来的时机,积极采取防范风险的对策,以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减轻风险和作好承受风险的准备。在前几年清产核资中暴露的损失中,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比重较大,当中尤以对外投资最为突出。现在有的企业对外投资未经充分论证,盲目性较大,结果投资之时就是亏损之日。还有的盲目设点拉线,投资链条长,结果连自己有多少个子孙都搞不清楚。此外盲目借出款项,盲目对外担保,出现严重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由于外商资金不到位,有的是合资、合作企业设立后,以合资、合作企业的名义借款(或担保)作为外商投入资金,结果一旦造成损失债务全由中方背起来,这种例子也是不少见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水平问题,也有管理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应建立起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企业厂长(经理)感到有压力。
搞好风险管理,需要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了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管理信息化的新发展进一步促进信息管理的普及和提高,导致信息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可以说,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管理需要以实事求是为基础。为了搞好风险管理,就需要重视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发展市场经济,应讲究信用和信誉。信誉乃是否有信用和信用度高低的保证是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中要了解和掌握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信用,甚至对他们的信用和自己的信用进行评估、分级。象美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就有专门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信息服务企业,如已有120多年历史的邓白氏公司。
第六,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相结合。现在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不与经营者的利益直接挂起钩,经营好了没有得到实惠,经营差了也不负责任,出了问题只要自己没把钱装腰包仍然万事大吉,这个单位搞不好调到另外一个单位去照样可以当官。这样的一种机制打击了先进,保护了落后,也出现了一些投机钻营和短期行为。我认为,加强管理应该坚持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方针,内部管理主要是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部人控制制度目前很难奏效,因为现在是厂长经理说了算,你要么坚持原则丢饭碗,要么保饭碗说假话。因此,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尤其重要,但加强管理并不是捆住企业手脚,不能采取计划经济那一套行政办法,而应该用政策进行规范,用制度约束和监督考核的办法。
另外,要把思想工作融入管理中。毛泽东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保证。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才能使职工正确理解各种方针政策和各项制度措施,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对自己所处地位和所担负责任的认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正确对待领导和同事,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保证企业各种制度的贯彻落实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当然,思想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它必须有必要的制度作保证。
最后要说的是,进行科学管理,需要一系列改革。一不能追求没有质量的速度,二要讲求实效,亦即依照实际,不盲目照搬,采取多种形式,也不主观臆造。所谓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列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我只是粗浅地将其应用到对“国企脱困”的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