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PB02023061 王 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终于胜利闭幕。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的报告不仅对全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对全国人民,特别是我们大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中特别提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认为这一点是我们大学生尤其要注意与学习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有必要对民族精神及社会主义文化作些深入地研究。在下面的论文中我将谈谈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一)为何要提倡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磐石,也是今天中国走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动力源泉,是中华民族张扬民族个性、实现民族自觉的鲜明标志。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中有关文化建设论述部分引人瞩目的创意之一。报告强调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维系作用和激励作用,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积淀起我们这个民族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核,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五千多年来,在这些精神的导引下,仁人志士层出不穷,英雄故事不绝如缕。更有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在这些精神的充实下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坚强脊梁。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深深地植根于我们这个民族传统精神的沃土之中。它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基本支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来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成果,也是继承并发展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族精神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亲和力召唤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江泽民同志报告所概括的民族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之所在,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奋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弘扬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以五星红旗为荣,任何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都应为其民族的伟大而骄傲。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为她洒头颅、抛热血的英雄儿女,中华民族也从来没有向任何人低下她高贵的头颅。从古到今无数仁人志士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向人们阐释了那深埋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但又不平凡的四个字“民族精神”。远到屈原的为国投江,岳飞的精忠报国;近有鲁迅的“甘为儒子牛”,刘胡兰的正义凛然,无一不向人们展示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我们需要民族精神,需要民族精神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作指导。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清楚自己是华夏子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必须时时刻刻牢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所说:“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全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思想,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能否长久存在的重要因素。她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就如同大脑对人一样重要。很难想象一个缺乏了精神的民族怎样存活在世界上。那就如同没有了大脑的行尸走肉,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建设肩负的重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几来蓬蓬勃勃、深入持久进行并取得累累硕果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一些党员身上的民族精神少了。他们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现实主义,对社会冷淡、对群众冷漠。因此,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刻不容缓。
总的来说,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关键。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以十六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培育自己的爱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
(二)如何培养民族精神
明确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就应该了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肯定任何一个大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与爱国热情。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应该拥有民族精神,但有许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做才是维护了民族尊严,怎样才能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强调弘扬民族精神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取与提炼,又是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并吸收它国文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大学生现在能做的并不是向黄继光、董存瑞那样堵枪眼、炸碉堡,而是尽我们所能将民族精神牢记在心。
正如十六大代表所说:“高昂的民族精神让每一个人心中充满激情。我从电视上看到,无数的国旗把长安街映得通红。每一个人都在纵情高呼:‘中国万岁!’从这个让人难以忘怀的镜头里,我看到了12亿中国人民迸发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每当国旗在赛场升起,国歌在场馆回荡时,强烈民族自豪感一下就从心里升腾起来,让人禁不住要流泪。”奥运会冠军田亮代表说。
如是点点滴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都蕴藏着民族精神。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事都体现着民族精神。就拿文化来举例,许多年青人,特别是大学生都不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有些人还认为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为西方世界的文化,它才是现代文化。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推向世界。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明。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之所在,成为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的延续脉络,成为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成为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奋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需始终弘扬这一伟大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我们必需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于文化建设的发展,我们必需进一步发展文化力,繁荣文化和艺术,满足人民对文化的需求。
我们大学生应当在大学阶段多了解文艺界(我在这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事情。因为文艺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火炬。就如作家甘昭代表所说:“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方面,文艺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国文艺中有许多包含着深厚民族精神的东西。有许多脍灸人口的艺术作品都是歌颂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对民族精神进行更深的理解。
翻开中国文艺界的历史就是翻开了中国民族斗争的历史。无数文艺家、文学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都留下了对人民、对民族的爱。他们就是我们的好榜样、好例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们——通过他们的作品。所以在大学阶段了解、并研究文艺、文学是我们大学生培养民族精神的很好渠道。
总的来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长期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神风貌的意志和品格。
沧海桑田。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拥有了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蕴藏着无数的精神财富。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先后拥有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创业精神、抗洪精神等。
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渊源动力,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一个人没有精神直不起腰,一个民族没有精神站不起来。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的话语,似黄钟大吕,警醒着每一个中国人。
在社会发展史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凝聚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我们大学生永远要将民族精神牢记于心,为民族、为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