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事求是中稳步前进
PB02023051 焦建兵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的生活状况便成了基础作用中的基础,农村依然是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农村的改革当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农村的改革牵动着国家的根基,因此在改革的进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状况,结合当地实际,一步步地进行。我们有过大跃进、共产主义浮夸风的教训,深深知道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讲的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总是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寻找适合这种国情的革命与建设的具体道路。农村的改革当然也应该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合各地方情形的改革之路。中国的农村各地的资源、风俗、人们的生活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实事求是地进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关系到农村改革的成败。
山东省莱西市王家都村本来是个贫穷的乡村,全村有近五百户人家。村党支部根据本村的特点先后进行3次改革,依靠着实事求是的作风,将一个落后之村发展到家家有彩电,户户有电话,农民人均收入遍千元的村子,几年较快的发展终于甩掉了靠支援过日子的状态。在改革之初,村党支部成员认真了解全村各家各户的情况,提出了发展第三产业——种植蔬菜的改革计划。党支部支持几个带头户搞蔬菜,做市场调查,实事求是地做好每一家的工作。年底,这几户的收益大大增加,调动了全村村民的积极性。村党支部又适时根据村里土地资源、人口等因素,因地制宜,有步骤地发展农户的蔬菜种植。一连三四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全村收入显著增加。由于没有真正地将实事求是的原则继续贯彻下去,村党支部急于求成,以为已经找到一条致富的改革捷径,在没有对周围的乡村和蔬菜市场做认真的调查情况下便大力在全村推行蔬菜种植,还占用了许多农田,结果当年蔬菜大量涌入市场,价格大跌,农民损失很大,党支部陷入了困境。
又一次类似于不讲实事求是便大跃进的例子上演。一方面由于村党支部急于摆脱贫困,向周围、向上级表示自己村已甩掉贫困帽,于是放下了实事求是的作风,便冒然地匆匆“改革”,另一方面也由于村党支部成员的实事求是原则、思想并未真正贯彻。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曾说过:“实事求是就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王家都村的改革失败归结到底是因为丢弃了实事求是而陷入困境。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方面,要对马列主义的理论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要对中国的实际,对各自地区的实际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和了解,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不仅要了解现在的、今天的情况,还要了解昨天的、前天的情况,对每一个实际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还必须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去研究、探寻中国社会、各地区的内部联系,找出符合实际的发展和建设之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确定符合实际的新思想、新观念,不唯表面、不唯上、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实际的问题。
当然在农村的改革进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遵循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即深入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并通过群众的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王家都村的党支部成员重新拿起实事求是这一正确的思想指导,仔细地了解了失败的各种因素,并立刻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计划,走农村产业多元化之路,发展高温大棚、奶牛养殖、养蚕,种桑等许多产业,并对市场做认真的调查。村民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又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党支部成员还定期对村民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根据本身的情况,有选择地走致富路。党支部成员也深深体会到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重要性,再没有盲目地进行改革。是实事求是的原则造就了王家都村的发展,也造就了周围许多村的进步。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农村的改革之路在稳步快速的前进。今天的农村的快速发展中,改革者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起了关键作用。
中国现在的农村发展中,王家都村只是个改革的小小缩影。由于全国各地的资源、条件、人们的观念、传统各不相同,改革的统一理论不可能对每一个村庄都适合,这就需要农村干部正确应用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全面体会改革的理论,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计划,因地制宜,开展认真广泛的调查研究,据此制定适合本土的方针、措施。不可否认,在很多地区,一段时间内,许多农村改革者在工作指导上并没有密切结合我国的国情,只是一味遵循统一的改革理论,忽视了当地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以致走过不少弯路,我们应当重温毛泽东同志所阐明的研究规律“应当着眼于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的原理,具体地研究具体情况,以决定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把各项工作搞好。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党中央很早就开始着手于农村的改革,并十分重视改革的进程,十分关注农民的状况。由于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各地区的农村历史发展、文化背景、地理条件迥异,所以不可能进行“一刀切”式的改革,以图全体地迅速发展。各地唯有据实际情况发展地方特色,走符合本地之路。纵观全面改革成功的许多农村地区,无不遵循着实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不搞教条主义。许多农村的干部都十分重视并切身体会到实事求是的原则,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也论述过要想真正地了解规律进而依据其解决现实问题,不认真领会实事求是是不可能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只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论,掌握认识和实践相互关系的大原理,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认识这条思想路线的无比正确性,从而在行动中真正按这条路线办事。只要我们在一切工作中都能做到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那么中国的农村改革必将走上成功之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将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