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

中 国 农 村 与 WTO

 

                              PB02203156 庞龙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中国人一向为“以世界上7%的土地,养

22%的人口”而自豪。但农村仍是众多问题的所在,尤其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就有中国农业。中国农业能不能在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保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命运。中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很低,有其深刻的根源。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有限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是另一方面,分散的小农经济使生产的规模化,高度机械化,商品化成为泡影。在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与美国、加拿大及北欧国家都有极大差距。同种产品竞争力也可想而知。

作为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并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的政府也针对农业差距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如在黑龙江试种从同一纬度加拿大引进的良种小麦,如袁隆平领导的亩产800公斤的超级稻实验......但我们注意到,这些还都是刚刚推广到为数不多的几个商品粮基地,大部分土地还分散在一家一户,继续着变化不大的旧式耕作。今年已经是入世第三年,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两年内从全国范围提高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竞争力,那就只好看着美、加的廉价小麦如洪水般涌入,控制我国粮食市场。那时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痛苦时刻了。

现在的问题却是,入世一年多来,对WTO的宣传一直是“城市热,农村冷”。大部分农民仍不知WTO为何物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变化,守旧的摆出一副事不管己的模样,认为只要好好侍弄这一亩三分地就没错;有点文化的隐隐觉得入世与自己的生产方式,生产观念有联系,但前途未卜,只能表现出一种先知者的焦躁。毛主席一直强调我们要走群众路线,但当群众对我们党的方针迷惑至此时,我们还能坚持说我们的群众工作做的多么成功吗?尽管电视,广播上对入世大肆炒作,但这种炒作是毫无意义的,脱离了农村实际,与农民利益不沾边儿的东西,农民是不会感兴趣的。农民想知道的是 WTO对自己地里的农产品会形成甚么挑战,怎样应付,怎样利用入世后的新形势。

  打个比方说吧,国内的面包厂家宁肯用美国小麦,也不愿用本土小麦;国内肯德基连锁店宁肯用远涉重洋从美,加进口的土豆也不愿用我们的农民放在家门口的山芋。我们的农民该知道危机了,同时土豆,别人的能换成 money ,自己的却卖不出去,这就是挑战。入世必然会使这方面的挑战变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危机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入世,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贸易保护,但这决不是长远之计,根本上必须提高我们的实力,提高我们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我们的党和政府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和“软件”设备。硬件就是农业发展就是指农业发展需要的高产粮种,现代化耕作工具,以及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河南省西南部多山区的一个小山沟里,历代以人力,畜力耕种,总觉得机械化自动化遥不可及,直到1999年夏天,从陕西沿公路南下的收割机群来到这里,人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请了一台,30元一亩地,收割脱粒,犁地一体化,本该一家五口老少齐上阵也要焦头烂额满忙一个多星期的麦田不到20分钟就搞定。以农村人的精明计算,大家都觉得划的来。结果99年那个村大部分麦田都是自动化收割,并约好明年一定还要来……而1999年是那个村的村民接触自动化的第一年,就尝到了这么大甜头。只要划的来,我们的农民不会不接受的。我们的政府只要把高产、优质的良种发给农民,加大机械化工具在国内的流通程度,让农民觉得划的来,农民自然就会自觉地发展现代化农业。另外从软件方面来说,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宣传到每个村,用事实说服我们的农民,提高他关于现代农业的意识。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工作的根本路线,我们必须深入群众,与群众打得火热,了解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并解决之。现在许多地方搞三下乡活动,活动的目的还是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多数干部的下乡活动又流于形式,没能完成任务。据我所知,干部下乡多居住在一户人家,好吃好喝,只能听取一家之言,又没有毛主席当年那种每日徒步40里搞农业调查的实干精神,活动期一完,农民的愿望,要求还没发现,农村存在的问题还没找到,唯一的收获是与主人家建立了感情。更有甚者下乡就是到乡长或村长家做客,活动搞完还没有人知道他曾来过。我们的政府有必要搞一些可执行文件而不是文本文件来加深与农民同盟军的联系。

    有些地方政府看到了形势,并尽全力领导人民向小康社会迈进。河南省南阳市的蛇尾乡曾是本市最穷的山乡之一,95年以来逐渐发展香菇产业,并与广州日本的香菇市场直接挂钩,到2001年一越成为全国第2大香菇产地,乡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这并不是完美的高速发展,许多报道在惊叹的同时忽略了一点: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基础上的。95年到98年,凡是比碗口粗的树都被砍伐殆尽;但经济要发展,香菇还要种,怎么办?科技帮忙,把比碗口细的树粉碎,做成袋料香菇,继续种。到2001年,比手腕粗的树也很难找到了。让人很难相信几年前这里是一片大森林。更糟的是“先富带动后富”,临近的几个县径起效仿,一时伐木声,粉碎声轧轧作响……

    我们的地方政府希望百姓富裕起来,希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愿望是好的,只是形式也太过愚蠢了。稍有远见的村民已是忧心忡忡,却不知受过良好教育的县乡领导们怎能还稳坐钓台?我们要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但不是通过牺牲人民长远利益来实现的。加入WTO后,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警钟更要长鸣。

同样,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民消费水平持续走低,农村基层民主改革和税费改革的诸多问题仍旧存在,我们的党和政府决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放好农村这枚棋子,只有团结好农民这个兄弟,中国的开放大局才能顺利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