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

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谈谈我对当代教育制度的看法与展望

PB02009027张祺  PB02009082阎  PB02009058金明垒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色彩绚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其教育的萌芽可追溯到孔老夫子时代。历史记载,古代中国的教育主要以私塾形式开展,那是一种极其严厉的死板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单向口传式灌输。与其相应的后来发展出的八股文的考试制度,更是风靡于古代的文人之中。我想这正是当代应试教育的前身。

一、应试教育的本质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应试教育一方面是一种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承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它是当代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经济基础与过剩的学龄人口之间的矛盾激化的产物。

试想有这样一个国度,其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其国内学龄人口总数较少,那么根本不会出现教育资源紧缺,自然应试教育的核心——目的型淘汰也就消除了。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的目的型淘汰。目的型与自然界的普遍原理——“优胜劣汰”法则是有本质区别的,也是最易混淆的。优胜劣汰是大自然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完全客观的选择出来真正能够适应环境及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物种。目的型淘汰是人们通过自制的各种考试制度与方法在短期的测验中,不乏“主观”的挑选“人才”。不难看出应试教育本身存在许多不客观的地方。首先制定考试制度或试题是人为的。所以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

1、同一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解答,意见不统一,难辩真伪。

2、有些问题本来就是错误的,但在各种教辅资料上屡见不鲜,误导学生。

3、有些问题已超出人的认识范围之内,如科学悖论之类的,但往往出题者没有透过其看似明了的表面而发现其本质,耗费了大量同学的精力,

当然,以上列举不免有些偏颇,但只为说明一点,用带有过多主观色彩的东西来衡量事物的好坏是不对的。其次,完成目的性淘汰的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考场上的那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个过程是由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及特定的环境下唯一一条真理所组成的。真理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但人们似乎忽视了与之对立的一点,真理的发现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也许有人回说:“是啊,考试就是靠平时的长期积累到关键时候展示出来嘛。”但不要忘记,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不确定因素会体现的更为突出和显著,这时真理有可能被遮掩住。而且,按照刚才的想法想下去,会出现导向性错误——即学习的目的是在考场上暴露出光彩,而不是为了人类的社会科学文化做出实际的贡献。这也许正是许多经历过高考战役的同学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目标的原因所在。除非他已准备好为下次考研战役而战,当然也可能是他真正意识到学习的目标并非为了考试。明显,通过目的性淘汰的优胜者并非都是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型、实干型人才。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根本的学习倾向问题。也许又有人说:“能力可以以后慢慢培养嘛。”但请别又忘记了,时光一去不复返,人的黄金学习时段是很有限的,也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你一生的成就。应试教育危害性很大的地方恰在于它噬去了锻炼人多项实践能力的青春,孵化出一批批可怜的“思维”。

二、应试教育利弊权衡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辩证的看待一个问题才是全面的。应试教育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是极为厌恶的字眼,但不可否认其本身存在是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们应当承认其对学生有利的一方面。

首先有一个死循环是必须明确的。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急需经济建设的发展,发展得靠一批又一批科学文化工作者前赴后继,后继人来自于今天的学生,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教育如果又教会人纸上谈兵,教会人没理想没道德是无法使国家经济顺利发展的,但我们还是要发展。这正是当前中国教育事业存在的最普遍的“恶性循环”。明确以上过程后,不免使人有些泄气,但事实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中国的经济不照样在年复一年的稳定发展吗?只不过这种发展还算不上全速,而邓小平理论也明确指出,这个发展过程将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还将有祖国很大一批学生为这一过渡期的顺利进行付出宝贵的青春。他们是最伟大的,他们为迎接中国教育事业新天地的到来所付出的代价将被记入记录祖国光辉历史的史册。

而后具体看看应试教育的有利方面:

1、应试教育有利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生由于学生太多的时间用于实践,在考试的驱动下用大量的时间做习题,特别是刚接受新的理论知识,便紧接着以习题形式复习,有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理解深刻。特别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现各种理论内在联系)有积极影响。

2、应试教育有利于学生完成局部目标的“长期”锁定。虽然我认为应试教育其本质即其反映人的终极目标锁定方面是有问题的,但并不否认它也将锻炼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完成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奋斗的毅力。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终极目标,其它目标仅是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搭的必不可少的台阶。

3、应试教育有利培养学生规范的表达。当然并不是说素质教育就没有以上的作用,只不过应试教育在这方面显得强度更大一些,效果也许会更加突出一些。

最后,权衡一下应试教育的利弊。我们认为这个世纪以内,应试教育应当继续发挥其余热。社会没有必要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对不明内幕的学生进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史的一块大。是需要时间去愈合的。

三、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及展望

素质教育首先会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在于旧的知识中发现新的领域,是在探索中发展人类社会,是在发展中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其次,其教育的方式也与传统的口传式不同,应为引导启发式,学生不必再担心有任何考试会成为他们深造的阻碍,那时的考试也许并未消失,但只是成为一种自我检测的方式,不带任何淘汰性质。再次,教育的资源会相当的丰富,它会大大刺激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充满实验的气息中同学们可以与任何问题面对面,并在团结合作中完成各项课程。总的来说,学生学习知识是靠自己在对已有的基础上思考而发展出来的。老师也解放了,他们只需要对于蒙混或迷惑中的思维加以点拨。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的同学不要因为出生在应试教育时代而悲伤,中国民族向来拥有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品格,我们的同学应当像革命先烈一样勇敢的挑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素质教育的春天,那也将标志着一次具划时代意义的变革——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