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02206073 陈森娘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生产力也相应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农村的诸多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例如,近几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速度呈低靡状态,无论是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发展,还是农村基层管理,税费改革,都遇到一系列的麻烦,这充分暴露中国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上、观念上的诸多弊端。
首先,从加入世贸说起。中国加入世贸,本来是件好事,可对于基础薄弱的中国农业而言,却是喜忧参半。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忧大于喜。仅从粮食生产来看,中国的水稻产量是世界第一的,然而中国真正用来出口的大米并不多。为什么?产品质量差、不符合国际标准。多而滥的生产模式决定了中国粮食生产只能保持在一种“自给自足”的低水平上,而缺乏强大的竞争力。记得有一个日本的农业专家在山东开完农优产品的学术研究会后,曾对同行的其他人说:“只可惜这些看来这么好的技术在中国竟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要是在日本,这些技术早就变成实实在的农作物了!”是的,我国有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有雄厚的农业基础。但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却是令人难以启齿。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开发出来的成果,却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个悲哀!日本人懂得,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服务,这就是日本人的聪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反省的地方。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采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利用和投入的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并为农民的生产利益提供切实的保障,严厉打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假冒伪劣行为。此外,应逐步取消“保护价”的政策,大力推广农优产品,将农业生产推向规范化、商业化、国际化,积极抢占国际市场以提高农产品的出口额度,增加外汇。
第二,讨论一下乡镇企业问题。乡镇企业立足于城镇农村广阔的天地中,以从事产品加工为主,兼顾第三产业,对于农业生产的商业化及增加就业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后,乡镇企业的缺点明显地暴露出来:生产上,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又不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因而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经营上,缺乏现代管理经验,其特有家庭式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导致它不能有效地调配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及资金的再生;经济上,乡镇企业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太多,税收负担过重,还有部分地区存在的政府腐败行为,都使得本来就处境艰难的乡镇企业前景更加堪忧。所以,国家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对乡镇企业大加扶持,减少乃至取消对其过度的行政干预,减轻赋税负担,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商业气氛,积极为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产供销企业牵线搭桥,努力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服务者的作用。
第三,聊一聊农村基层民主自治问题。农村基层处于国家政权组成的最底层,其民主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政权的稳固,现在,农村基层行政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漏洞,比如,基层选举过多流于形式,村民的参与热情不高,领导班子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许多应有的“村民大会”,“民主评议”制度没有得到切实的实行,此外,经历了税费改革的农民依旧承担着较重的税赋,特别是近几年农副产品价格低落,谷贱伤农,农民除了缴纳赋税以外,还得承受数额巨大的教育投入,可以说农民的经济状况依旧很差。经济和政治上的双层失落构成了当今农民的逆反心理,当然也严重地影响到了政权的巩固。所以,摆在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改善农民的政治经济状况。首先,得加大民主推行的力度,中国农民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太过于“悠久”,他们虽然翻身作主,但是作为主人,他们还没完全了解自己的权利。再加上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通较低,所以推行民主化的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其次,要妥善考虑到农民的经济状况,切实取消各种变相的集资、摊派,稳定税收任务,统一税收标准,杜绝一切私增税款现象,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第三,增加教育投入,在保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扶持贫困学生就读高中、大学,降低学习费用,增加助学贷款,彻底解决农村孩上学难的问题。
第四,谈一谈“西部大开发”。可以说,西部大开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中国不仅需要发达的东部沿海,更需要发达的西部内陆,西部需要的不是“扶贫”,而是“基础建设”。以前扶贫,送钱送衣服了事。不但改善不了经济,还养成了部分人的堕落、自私心理,张华由“扶别人的贫”变成“扶自己的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扶贫已不再是逢年过节送东西了。取而代之的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兴办企业,从根本上帮助农民解决贫困。现在看来,扶贫不只是扶“钱袋”,更重要的是扶“脑袋”,只有脑袋里面有了现代化知识、竞争意识、致富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问题。否则,投入再多的资金也只不过是给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附带产生一批只会成天叫穷的懒汉,不会给这个正在发展的社会带来任何的好处。所以我认为,国家在提供资金与政策扶持的同时,更应该大力灌输先进意识法制观念及现代化竞争意识,让农民贫而思进,充分利用国家资源来发展生产,同时又注重对社会的回报,从而达到“社会帮助个人”——“个人贡献社会”的良性循环。此外,还应注重对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宣传,大力提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发展好农村,是发展中国的关键一步,从农村的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实际问题,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农村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我国发展农村的关键方法,也是毛泽东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思想精华,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最后,我希望我们中国的农村能尽快摆脱困境,进入发达地区的行列。中国的农民已经苦了几千年,没有理由再苦下去了。
奋发吧,咱中国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