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

我的家乡为什么富不起来?

 

PB02011074孙秀明

 

老师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中说,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了,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了。可我的家乡,一个小山村却如一个蹒跚的老人,始终迈不开时代的步伐。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乡亲们开垦着贫瘠的土地。但我是幸运的,因为我通过自己的奋斗,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小山村,同时我又时刻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家乡富不起来?

第一:没有一个具有强大号召力与凝聚力的党支部。

    党组织应该时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中,只有这样人民才会信任党组织。但据我所知,我们村历任支书都不行。没有一个村支书把全村人时刻装在心中,没有一个村支书切实将全村人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上。相反,每一个村支书都将谋取私利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人们争先恐后的当这个村支书,原来看准的是其背后的权利、地位甚至是金钱。这样的村支书,这样的党支部要让群众信任几乎是不可能的。

    党支部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应该具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只有这样,人民才会信任。而在我们村,三十多位党员中有八成的不识字,更可笑的是,有几个村支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来。这样的支部何以领导有两千人的山村。没有文化,自然就没有太多的思想修养,更表现不出出色的领导才能。有几位部队归来的小伙子,真可谓风华正茂,只因为不懂得与镇上的领导“搞好关系”,而始终被排斥在领导班子之外。这样既没有很高的思想水平又没有很高的业务水平的老化的党支部,怎能取得人民的信任?而一旦失去这种信任,再想重建是非常困难的。这种信任,恰恰是一种对人民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本着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而我们村的党支部及村支部的选举中存在着多少见不得人的交易。农村普通党员平时没有人注意,但一到选举时,党员身份则成了发财的摇钱树。候选人在夜幕的笼罩下为他们送去贵重的礼物。写选票时他们也不再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是按照礼物的贵重程度来决定自己的好恶。这样选出来的党支部,即使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也很难取得全村人的信任。

    以上的各个方面都关系到我们村群众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处理不好,当然就无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来进行经济建设,改善生活水平。而贫穷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党群关系进一步恶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认为要改变我们村的面貌,当务之急是应该组成一个具有号召力与感染力的领导群体,按照毛泽东思想去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且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二:不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总是把希望过多的寄托在外援上面。

就拿吃水来说吧。我们村的海拔比较高,水都流到了别的地方,地下水位特别低。我们村吃水难的问题在全县是出了名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没有人想到自力更生,自行解决吃水问题。后来联邦德国有一个粮援项目就安在我们村,一切设备与费用都由德国提供。这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半年后机井就停了,原因是电机出了故障。村干部也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就坐等着德国人来修理。后来德国派人来观察项目的进展程度,就问:“电机坏了,难道还要我们来给你们修吗?你们就不能自己解决吗?”这仅仅是一件小事,但从中可以看出,乡亲们缺乏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现在经济建设上,就是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扶贫项目当然是好事,但外因只能影响事物的发展,只有内因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我们村要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就要发扬毛泽东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政策,充分利用良好的山区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在摸索中前进。我认为如果经过一番艰苦的创业,我们一定会富起来的。

    第三:群众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在我们村,真正让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实在太少了,甚至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也不是太多。至今乡亲们还在重复“结婚——生娃——结婚……”这样一条几个世纪不曾改变的生活轨迹。在乡亲们眼中多识几个字少识几个字关系不大,并且在教育费用急剧增加的今天,让孩子们上学简直成了“肉包子打狗的买卖”。在感叹别人的孩子上大学的同时,没有想到让自己的孩子也上大学,甚至没有想过如何用现代的技术种田,如何用现代的思想去武装头脑。这样就使乡亲们的观念远远落后于时代甚至呈现出畸形的发展。

总之,“家乡为什么没有富起来”这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的原因都有。在这里我仅从个人的观点出发对此作了肤浅的分析。家乡现在没有富起来,也有我的一份责任,但愿将来我能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同时我也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总有一天,勤劳质朴的父老乡亲会建设一个美好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