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

国庆长假遥感我的家乡美丽的小镇

 

PB02210010 毛 

 

一个学子,怀揣着一个梦想,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了江淮腹地——合肥,在沉浸于求学的欣喜的同时,也倍增了对家乡的思念,国庆长假不能回去,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也算是和家人团聚了吧。从黑龙江到合肥途中整整要用三天时间,我们系里大概我离家是最远的一个。

我的家乡坐落在著名的三江平原,是个地道的产粮基地,当地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家乡原来是大部分是荒地,60年代响应毛主席号召,城市青年上山下乡,支援边疆,于是远近闻名的“北大荒”。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成了全国重要的产粮基地之一。

我家所在地全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下设几个分局,分局下设一些农场,农场构成其基本单位。每个农场有一些生产队组成,农民们几十家组成一个生产队一起生活、一道干活,于是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农场形成了,粮食也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在响应国家号召实行“大锅饭”的年代里,家乡真是块宝地,“风吹草地见牛羊”情景随处可见。黑龙江的古河道就在我家附近,渔民们在那儿打鱼,一网大约有2万斤呢。冬天在河道上凿个窟窿,鱼就会不断地冒出来,当时有句顺口溜“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可是这已经是尘封的历史了,如今我的家乡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小镇子,合着改革的节拍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感谢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感谢家乡的山,感谢农场的水!我已经是农垦子弟的第三代了,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哪!我为自己生长在这片宁静和睦的地方而感到自豪,人民友好相处,生活有滋有味。原来的小镇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是旧貌换新颜,大片荒地上树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农业生产上重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生产机械化已达到相当水平,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党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结晶。我们农场也已经修了水泥路,建成了广场,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也同步发展,老年人自发组织的秧歌队办得很好,农场里每年都有篮球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又起到强身健体作用,很受欢迎,在家时我也坚持每天早上去晨练。我们农场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考上名牌大学,如北大、清华、科大、浙大等全国一流学府,这也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及思想观念的进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正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农业蓬勃发展,工业随之兴起,农产品加工基地如面粉厂、豆油厂、粳米厂、酒厂等一批批企业相继建成。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农场生产的“北大荒”牌白酒,畅销东三省,真是让家乡人引以为豪呀!我的高中是在农场所属的管局的一所高中上的,这是一所家乡人自己办的省重点高中,升学率很高,因而小有名气。高中时感受最深的是校园里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天空湛蓝,小河流淌。学习累了,可以坐在山上,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学习生活的烦恼会统统被遗忘,“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放松调整方法。家乡人民一般来说都比较长寿,因为那里的山是清新的,水是甜美的,纯属自然的恩赐。

随着家乡的发展,问题也在不断出现,比方农业地租一年比一年高,粮食产量比以前有所跌降,人与环境的关系也不似原先的协调。农民的生活也困难了许多,大部分已寻求到了解决的办法,如开垦新地,大面积种田等。也有个别的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导致生活没了保障。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生活节奏加快,下岗工人增多,企业改制中部分弱势群体出现,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如今工人再也不是端着“铁饭碗”了,效益不好就没有工资,企业承包到个人,风险与机遇并存。这样的政策着眼于长时期的全局性的发展,但却让有些人短期内难以接受,尤其是那些弱势人群。据报道,我们的一个国家级企业“糖厂”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了,5000万的国有资产白白浪费,令人心痛。国家政策不扶持,象我们这样的农业地区想走出困境是很难的,尤其是工业企业。但是我认为:吃政策饭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企业应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的家乡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小镇,因为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家乡人和俄罗斯人通商往来,边境贸易搞得很红火。小镇哺育了我,我也决心为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使家乡繁荣起来,人民富裕起来。让我的家乡成为一个令人神往的美丽的小镇。我爱家乡的蓝天,家乡的人民,家乡的洁净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