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

科教兴国之断想

 

PB01011002邹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技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产生巨大推动力量的新形势,以及对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审时度势,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全面落实,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这一战略的提出,必将推动我国的经济、科技更快地向前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知识分子的信任和希望,深信广大知识分子会以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来回报祖国和人民,为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感到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经济的兴起,正在改变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对它们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经贸组织在1996年度的报告中说:29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GDP的50%是通过知识经济实现的。自1993年以来,在美国工业增长中,约45%是由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带动的。在此后的三年中,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GDP增长中的贡献率为27%。西方科技产品利润率是中国的许多倍。可见科技知识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该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想我们该看看国外先进国家是怎样做的。

以美国为例:

    1、美国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美国的经济之所以雄踞世界之首,不仅因为美国掌握有十分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是源于在这背后有着非常成功发达的教育。美国重视教育由来已久。美国建国后,开国元勋就把教育当作利国之本,先后颁发了各种有关教育的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奠定了美国当今教育的主要格局,使美国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二战以后,美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愈加紧密,产学研结合日益密切,走向了多功能、多形式、多样化和终身教育等立体发展的进程。

    2、不断加大教育投资

    美国政府一直把教育当作利国之本。美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美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85年为5.0%,1987年为5.1%,1988年为5.2%,1989年为5.3%,到1992年增加为5.5%。美国经济的发展无疑给教育和科技提供了世界上最有力的物质保障,如果说,先进发达的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强大的经济实力就是教育和科技的坚强后盾。美国60%的基础研究是由大学完成的,大学也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地。

    3、经济发展的引擎

199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斯特斯说,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纪信息经济中的电流,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之一。

    美国著名的硅谷科学工业园区就是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在那里,围绕着斯坦福和伯克利两所主要的研究型大学,分布着3000多家高科技产业和许多研究开发机构,其中最大的是具有3500多人的斯坦福研究所。这种以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形成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技基地,既出人才、又出技术、产品,大大缩短了反映高新技术发展的知识信息从创造加工到传播应用的周期,加速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4、造就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

    今天,历史已发展到知识阶段,谁占有知识和人才,谁就在竞争中有优势。随着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劳动者素质仍是决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关键仍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所以造就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正是新世纪的需要。

    5、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美国的教师素质较高,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要求小学教师应具有大学学历,教师工资一律按其所受教育的程度(即学位)评定。

    进入80年代后,劳动力素质、国家教育质量等问题被高度重视,于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专题报告,指出“面向21世纪的美国人,必须认识到两点最基本的真理:第一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第二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此任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即一支经过良好教育的师资队伍。”正如中国领导人表述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6、走向新世纪的美国教育

    美国各阶层对教育都非常的支持,教育被美国全社会认为是生存的基础和生活质量的保证。美国科技教育水平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重视密不可分。一方面,从政府到整个社会,都能够意识到科技教育水平对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性,尊师重教早己成为美国的社会风尚,个人、企业、团体都积极地接收教育,帮助教育,从事科技活动;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没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也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科技教育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反过来也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和教育事业。科技、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美国的《2061计划》的卷首语写到:“在下一个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将发生迅速的变化。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变化,塑造变化,并对变化作出反映。所以,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教育的差距,是知识的差距。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的竞争。无论就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从发展趋势看,教育将是知识经济的中心,因为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为培养高级人才起着中心作用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征是多学科的交汇和融合,科技的生长点和经济的增长点交叉结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结果要求人才的高素质和创新性以及强调终生教育。因为教育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而是全社会都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通过经费投入对教育进行调控是必须的,但调动社会办教育也要特别强调。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针,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教育,特别是社区性高等职业教育,扩大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规模,实行终身教育,以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21世纪科学技术的成功归属于那些对科学技术有准备充分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