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01007041聂细江
关于“民生之本”,中国人已走过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在封建社会里,那些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们就在寻找民生之本,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总将“民生之本”放在统治者的开明与贤能上,而并没有考虑到背后的实质。封建社会末期,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开始认识到,真正的“民生之本”,并非统治者的“仁慈,贤明”,其背后隐藏着的是“耕者有其田”的生产关系,不过在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当中国旧有生产关系解体时,“民生之本”才显现了出来。孙中山的“民权,民族,民生”的提出正是中国旧有生产关系解体的产物。“三民”主义中“民生”的内容是保障人民获得生存权,“工业救国”,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广大人民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获得工作,保证他们的生存等等。这种计划虽然没有考虑中国的现状和国际环境,但至少已认识到了“工作”在人民生活中是必须的,是对“民生之本”认识的重大飞跃。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对“民生之本”的认识有了巨大的飞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特别是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时期,人民群众获得了生存的基本资料,而人民军队为之提供相对安定的环境成为“民生之本”的主要内容。建国后,我国在对“民生之本”的认识上走过弯路,特别是在“大跃进”时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在高涨的革命热情面前,忽略了如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存需要这一关键所在,变成了盲目地以“口号”促发展等形式上的东西。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设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很多就是围绕着“民生之本”这一点取得的。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活力的经济,它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流通机制是其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广大人民群众要生存,必须融入到其中去,否则将难以获得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要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首先要获得“工作”,即就业,这是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可见,就业就是民生之本。
第一,就业使人民享有了基本的劳动权利。劳动不仅仅是公民的义务,它更是一种权利,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公民都有劳动的权利,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一个失业者而言,起码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可能都不具备,因而难以满足他们对劳动的需求。连人们的基本劳动权利都难以满足,更何论民生大计呢?从这个角度看,就业可以说是民生的最低要求了。
第二,就业使人们获得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保障人们的生存权。就现阶段而言,人们参加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生活资料;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人们只能通过劳动来获得报酬,用以购买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工具等等。可见,能否“就业”将决定人们能否获得生产与生活必需品,没有上述资料的人将不能在社会中生存,可能连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无法保障。这样的社会将迟早被排挤出人类文明之外去了。
第三,就业是人民生活得以改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人民生活的改善,归根结底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少数人的努力决不能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只要使大家都“有活干,有事做”,全国上下一条心才能使“我们手里的东西多起来”,使我们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如何使大家都“有活干,有事做”,这就是在解决就业问题了。同时,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局部的富裕,它是整体的全部的富裕。按劳分配要求我们要靠双手劳动来致富,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就业问题就必须在绝大多数人范围内得到解决。
第四,就业问题能否解决关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与否。社会能否保持稳定,经济是否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处理不好,可能使过去的成就毁于一旦。因此,我国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施行各种政策以保持国家稳定与经济发展。在国内,就要首先解决好内部矛盾。内部矛盾从形成原因看,主要是矛盾的几方在利益分配上有矛盾,当利益涉及到生存时,便会激化,使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从现今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是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和城市里的“无业游民”,他们中的一些人出于对自身状况的不满做出违法的事情来,使社会蒙受损失,追究祸端犯法者本身固然有最大的责任,但社会未能给他们以恰当的岗位,无疑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更何况,若能将这些不算少数的人的力量发挥出来,经济发展的步伐肯定会快许多。
第五,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较高的就业率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较快提高,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人民的利益才能得以保障。“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人民总结近代史得出的结论,清政府的腐败使广大中国人民有国难报,“有力不知往何处使”。而现在我们知道:“爱岗敬业”是爱国的行动,因为祖国的富强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人们最直接和最能实现的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干。我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国际地位,离不开无数的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的努力奉献。可见,国家采取措施增加广大人民的就业机会和人民群众的努力奉献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人民从中得到了利益的保障。
综上所述,因为就业使广大人民享有了基本的劳动权,使广大人民能够获得生活与生产的必需品,使广大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并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就业使得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的国际地位提升,进而保障广大人民能安居乐业,过上富裕的生活,所以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说,就业是民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