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

小议取长补短

 

PB01204018王洪涛

 

取长补短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意思是说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个思想无论是用来治国,还是用在个人的生活学习方面都颇具裨益。

我认为取长补短最伟大的应用莫过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国际间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规模越来越大,国际分工越来越细,经济生活国际化的特点更为突出。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经济发展水平高低,都不可能不同其他国家发生联系。邓小平根据当今世界的经济新形势,明确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开放的世界条件下,经济问题已经不是个别国家的事情,而是一个彼此不可分割的、相互紧密联系的国际性问题。因此,各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根据这种判断,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在开放的世界中,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把本国经济同国际市场与世界经济联系起来,实行对外开放。他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是中国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然而,当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却用闭关锁国政策把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潮流隔绝开来。古老的中国因封闭而导致落后,又因落后而不断挨打,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包括资金,才能加速中国的建设。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无处不体现了取长补短思想,我们既需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又要引进资金和我们缺少的资源。但取长补短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邓小平在积极倡导和精心设计对外开放的同时,还在实践中提出并确立了对外开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实行对外开放也不能违背这个前提。为此,邓小平曾明确提出,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认为,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不管怎样开放,都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相反,对外开放有利于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时避免两极分化,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二是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邓小平指出,自力更生为主是中国的首要经验,我们一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仍坚持建国以来毛泽东一贯倡导的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就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认为,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统一的,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是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力,因此,我们既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又不能事事处处都依靠外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三是有计划有选择的原则。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曾反复强调,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四是平等互利的双向性原则。所谓双向性原则,就是在对外开放中,坚持互相交流,互通有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思想可以很好地移植到其它方面的取长补短上,比如我们用在学习上,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像邓小平那样能够撇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互相歧视,用市场来搞活社会主义经济,我们也要虚心的分析自己的不足,不能骄傲自大,把自己的优点以一当十。总之,我们一定存在要向别人学习的地方。但学习归学习,我们也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要像邓小平那样,有原则,讲方法。如有的同学学习很刻苦,每天都晚睡早起,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但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精力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想只要我们遵循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地学习并且有原则地吸收别人的长处这条规律,就能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并以此来获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