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01007033王 祺
现在,本学期的邓小平理论课程已上过了大半,课本虽只是“概论”,但内容相当丰富,使我对邓小平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最直接的体会就是我终于找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深层次原因——有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我深刻的体会到,小平同志很伟大,他拨乱反正,不断摸索着前进,大刀阔斧地进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他凝聚全党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冷静地思考,我觉得邓小平理论中最根本的地方应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八个字。实事求是是毛泽东主席提出来的,它要求:是什么就是什么,白就是白,黑就是黑,不能有半点虚假,实事求是是我们要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解放思想,是小平同志在文革后提出来的,当时是希望人们冲破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大力进行经济建设,在今天,它仍然要求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接受新事物。可以说,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就没有五个经济特区的建立,就没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20年来,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人“失业”,“农民问题”、“下岗问题”等抱怨及至攻击政府无能,认为邓小平理论不能指导大家共同富裕等等。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理论水平还很低,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些我自己真实的想法:虽然社会中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若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看,我们会发现,今天比20年前进步得多,社会发展了,生活改善了,民主法制水平提高了。比国情我们的发展与我们相似的印度快得多。与美国相比,我们是落后很多,但这里有不可否认的历史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今天的发展离不开《独立宣言》,离不开华盛顿,杰弗逊,罗斯福等人的贡献;同样,法国的发展是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思想,今天的西方国家又会变成怎样?但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这些思想仍然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受到了一些人的挑战、攻击,但他们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他们取得了成功。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枪枝管制问题,居高不下的犯罪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等。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社会需要不同的发展道路。我们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走了20多年,事实证明,这是成功的,问题的存在不应使我们怀疑道路是否正确,而应使我们用更多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前进。
下面,我想结合课本、结合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和我自己的思考,说说我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想法。
关于“三农”问题。
农村、农业、农民简称“三农”。“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大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就职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明了他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他强调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我曾在《南方周末》上看见一封湖北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给国务院写的信,主要内容是“农民真苦,农民真穷”。八十年代初,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民也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来发展乡镇企业后,一些地方如华西村的确是先富了起来,但全国绝大多数农村还很穷。农业真正的大发展是1979—1984年。后来,国家把重点放在了城市改革上,农业的发展是逐年减慢。大家都知道,现在农产品在市场上是什么价!蔬菜一般的几毛一斤,鸡蛋3毛一个,农民伯伯天不亮就挑菜去卖,卖一上午,才20块。更要命的是,农民负担很重,而且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民的负担就越重!农民的稳定,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政府多次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政策一到基层就落实不到位。在我家乡,税越来越多,但兴修水利等公共事业几乎没有,几乎没人维护农村社会治安。最近,听说还有一些干部反对减轻农民负担,理由是:一个人多交10元钱,我们就能修路,办教育,这样才能使农村有更好的发展。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对的,但仔细一想,就知道其大错特错。问题的关键在于:虽然路该修,教育该发展,但钱究竟该谁出?农产品价格连年下跌,究竟谁受了益?十六大报告中要求:初次分配效率优先,再分配兼顾公平。所以我觉得政府应在税收的使用上向农村、向农业、向农民倾斜,用政府的钱去修公共设施,兴办教育,这里就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但愿在新一届政府领导下,农民的负担能轻一些,再轻些,农业的发展能快一些,再快些!
下岗与就业问题。
十五大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减员增效”。有减员,就必然有人下岗、失业。下岗的人多半是我们的父辈中那些技术不强,年龄偏大的人。他们的下岗,就使他们的家庭陷入经济危机,更进一步引起社会问题,比如我在读高中时经常听说某厂职工拿不到工资就集体堵公路,引起交通堵塞。
的确,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很强,不进则退,甚至被时代所淘汰。十六大报告说得好:“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是每个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的政府应该努力增加就业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实现再就业。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好的,关键是基层政府落实得不够,爱做表面文章。我们家乡的再就业中心竟然把经培训尚待业的人也鼓吹成实现了再就业,比率多高多高。我觉得基层政府的再就业工作应公开透明,成绩好不好由人民群众说了算。基层政府就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要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再就业做实事。另外,基层政府也应减员,这样虽然下岗人员略有增加,但精干的政府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吸引更多投资,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样重要。但现实情况是20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但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收效不明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经济意识逐渐增强,在一些人群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他们为了钱不择手段;另外,在一些人群中黄毒泛滥,一些高级干部也出没于色情场所。我总觉得,现在的社会缺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人后己的精神,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我认为现在亟待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它是中华民族优良品质和优良传统的结晶。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官员来说最基本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非典型肺炎在北京爆发时,有些官员就不会谎报疫情,置人民群众安危于不顾;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弘扬雷锋精神就是互相帮助,多为他人着想,这样在疫区的人就不会为了自己的安全而四处乱跑,把病毒带到全中国。
弘扬雷锋精神应作为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家都应高度重视,使弘扬雷锋精神成为一种风气,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现在的情况是:3月5日搞一些学雷锋的活动,过了3月5日,也就没事了。更有甚者,就开个座谈会,什么事都不做,开完会后大家一起去吃一顿就了事,这种与雷锋精神相悖的不正之风应坚决制止。
就我们科大来说,精神文明建设我觉得还是不错,但弘扬雷锋精神的氛围不足;上思想政治课,许多同学不去课堂,这是对老师的严重不尊重;班级的集体活动很多人都说自己“有事”不参加……大学生是社会的高层次人才,我们科大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应在弘扬雷锋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表率,至少,我们应不断为之而努力。但愿在建国100周年,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经过这一学期的认真学习,仍认为只知大概,我希望自己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能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也希望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