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01206077方 萌
当前,一些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兴趣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认识上存在着三大常见误区:一曰“无关”,认为学习邓小平理论与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和前途命运没有多大关系;二曰“无用”,认为那些政治理论对自己现时的专业和将来的事业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三曰“无序”,认为邓小平著作乃零零散散的报告、谈话,构不成一种正规的理论体系。显然,如果我们不能对上述误区有个比较科学清醒的认识并最终走出误区,则不可能学好邓小平理论。笔者作为一名“身在此山中”的大学生,自然也在上述误区中迷茫过,幸好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领略了邓小平理论本身的魅力,终能逐渐认识到误区荒谬性的一面。现愿试析之,以作半年来的学习心得。
一、是“无关”,还是密切相关?
持“无关”论者,其主要理由不外以下几种:一是从时间上看,设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只是近几年的事。以前未开以后也未必永远开,可见开与不开并不影响大学生成才。二是从地域上看,中国开外国则不开,而我们的教育和事业却是面向世界的,科技和经济水平比我国先进的国家尚不开设此类课程,可见此课实属多余。三是从内容上看,邓小平理论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至多文科学生学学而已,与理工科所学的自然科学有何关联?
从历史上说,只要我们承认我国是礼仪之邦,只要不会忘记知识分子包括大学生中有多少仁人志士,就得承认我国历来就有重德育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更是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大学生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我国当今许多栋梁之材,正是凭着赤诚的爱国之心,坚定的报国之志,执着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治学方法成就了大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已写进了宪法,因而也是宪法赋予我们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我们大学生不仅属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父母,更是属于祖国与人民,肩负着建设祖国造福人民的历史使命。因此,能否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当代大学生,实际上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大事。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大学开设政治课程,既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但这决不是说,这种做法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实际上,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与其国家制度或性质相适应的办学或教育措施。说世界上只有中国才开设政治理论课或德育课,实际上是一种对国外教育的无知。英国牛津大学的“道德课程发展课题组”、莱斯特大学的“社会道德教育中心”等机构或组织,都曾得到官方的资助或肯定;约克郡大学的政治教育和道德研究中心,其重要职能就是要通过研究,向学生进行更有成效的政治和道德教育。可见此类教育国外也从来就有,只不过名称和形式略有不同而已。
认为邓小平理论与理工科学生无关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科学知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知识,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和认识主体自身发展的能动反映。无论是哪一种科学知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社会意识。虽然哲学和社会科学等社会意识不同于直接反映自然界的自然科学而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但这种意识形态性并没有改变社会意识的的科学性和知识性。所以邓小平同志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此,大学生即使是理科系的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理所当然也应该包括这些意识形态性的社会意识,否则就是片面的,谈不上全面发展。更何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社会生活影响最直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无论你是文科还是理科的,现在要在中国生活、学习,将来要在中国就业、发展,即便是出国发展也不可能不报效自己的祖国,怎能说是与己无关呢?实际上,如果没有邓小平,也许人们至今仍主要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观察框架中谈论现实政治问题。那么我们之中恐怕就有不少优秀同学会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而被排斥在高校大门之外。现在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避免那些“左”的思潮重新泛滥。言及至此,邓小平理论是否与我们有关,应该是不言自明了。
二、是“无用”,还是不会运用?
学习邓小平理论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而要学习邓小平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归根到底是因为他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而在自己的主攻领域里力求突破与创新,可以说是每一个大学生终生梦魅以求的事。如此,我们便找到了运用邓小平理论的结合点。
邓小平在方法论上的贡献是全面的系统的,其中最突出的是思想路线的新阐释,“三个标准”(实践、生产力、人民利益标准)的新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新发挥,改革方法的新创造,等等。
比如说从邓小平的思想路线上,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启迪。邓小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十几年来,他力求我国政策和实施政策的方法步骤更合乎我们自己的实际,努力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一切方针政策都不是从书本、从主观愿望,而是从实践、从基层提出,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是改革的方针政策办法措施对不对,要由实践检验,“拿事实来说话”;三是强调及时总结经验。这三条,对于我们学习研究来说,就是一个好榜样。它启发我们学习知识而不拘泥于本本,大胆创新但必须求得实践证明,及时把实践经验升华为新的理论。这里既需要有怀疑(怀疑的对象甚至包括权威人物,如反对“两个凡是”)的勇气,又包含着探索的坚韧和升华的智慧。他所以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因为始终坚持两条:信念的坚定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并把二者统一起来。如在处理香港问题上,坚持恢复主权是坚定不移的,但具体的方式则是可以根据形势变化灵活应对的。正所谓“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纵观科学发现发明史,许多自然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竟与政治大师处理重大问题的方法艺术如此相通相近!
又比如,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信息层出不穷,如何面对和把握?邓小平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国际形势,实现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转变的观点又可给我们以启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邓小平说:“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以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为此,他提出了三个极富创新意义的“八字”方针:以“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改善与俄国、日本、美国关系;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改善有领土、领海争端的国家关系;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祖国统一和相应关系问题。这种应对复杂局面开合自如的大手笔,岂不够我们学一辈子的?
即使是理工科大学生,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还必然与社会中的各种人各种思想各种环境各种际遇打交道。从这个角度说,邓小平理论除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其中许多论述与教诲的本身,又何不是我们解决问题,辨明是非,站稳立场,免受挫折甚至免遭政治和人身灾难的强大思想武器?可见,邓小平理论虽不可能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是可以让我们受用终生的。
三、是“无序”,还是“形散神聚”?
说邓小平理论因为“散”便不成其为理论,这同样也是不正确的。
我们说,邓小平理论不仅是理论,而且是科学性和完整性统一的理论。说它是一种理论,是因为:它有特定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自己特定的基本问题:回答和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旨在建立一个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在表现形式和论证方法上,一种理论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的以专著形式表现出来,有的以论文、谈话或语录的形式表现出来。纵观历史上的理论家、思想家,黑格尔、马克思有大部头著作,有自己独特概念和逻辑推导体系;列宁、毛泽东有很多长篇大论,又有比较严密的论证和系统的阐述。孔子则不然,既没有大部头,也无系统推理和论证,而是言简意赅的语录体,还是后人整理的。但无论何种表现形式,都未因此而影响其理论的创立。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的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大多以报告、讲话记录或决议的形式表现出来,都比较简短,虽没有长篇大论,也少有学理式的推理和论证。但必须看到,正是这些简短的报告、讲话、谈话等“形散而神聚”,聚焦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各种观点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论述与成就了大理论。比如仅就发展理论而言,有关学者就总结出由一系列板块组成的理论体系,如社会主义发展价值取向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政治保障理论等。
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体系作了全面的权威的概括。第一,有一个贯串其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形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第三,围绕这个主题,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即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九大基本问题。第四,在理论上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领域。第五,在政策上涵盖实际工作的十个方面: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可见,邓小平理论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说它不是理论未免太武断太无知了。当然,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邓小平理论也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我们党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一系列新的理论论断,就是这种丰富发展的具体表现。
归根到底,对邓小平理论在认识上形成的上述三大误区,实质上都是认识上肤浅或自我封闭的表现,即未能或干脆不愿透过事物的表面而见到事物的本质。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那就是要先承认它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对待自然科学的那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它,承认它是真正的科学的理论。这样,才谈得上虚心地接受它,认真地学习、运用以至丰富、发展它。这是极简单明白的道理。科学史上,只有承认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科学理论的人,如开普勒、牛顿等,才能在学习、运用中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丰富和发展这种理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对待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上,还应尽力排除与抵御社会上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某些偏见的传播,警惕别有用心的人有意封杀(象害怕真理的人对待“日心说”、“进化论”一样),以免形成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须知: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而每一个求真知的学子,都应该在克服肤浅和辨别真伪的长期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一定能在高校中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