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声

我对十六大的看法

 

PB01009032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会议通过的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共产党和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等重大问题,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开拓进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六大报告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视角、多领域不断地加深认识和理解,在这里,我只谈谈我个人对十六大报告的一点看法。

1、报告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了科学的判断

一是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成为对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的特点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当好“三个代表”,才有执政资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制定方针政策的行动指南;而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有了更为清晰和准确地把握,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将永远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制定了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战略,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是科学的判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长时期的奋斗。搞清楚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

2、十六大报告确定了鲜明的主题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中国何去何从这样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跨入新世纪后,国情、中国共产党情、民情、世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央领导集体交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走向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外所关注。对此,十六大报告重申了庄严的使命,向世人昭示: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没有变,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变,完成推进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

十六大的主题与十四大、十五大一脉相承,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靠什么来达到目标这个全国人民所关注的问题,这就为民族的万众一心、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3、报告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上做出了榜样

“与时俱进,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报告在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一是思想上有新解放。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报告强调要突破前人,适应实践的发展,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对教条主义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报告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阐述,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和改革的许多论断,关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等,无不折射着思想解放的伟大光芒和与时俱进的品质。

二是理论上有创新。变化、前进、发展的中国和世界,“要求我们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才能推动社会的变革和事业的发展。报告作为一部新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写照,是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们理论创新成果的结晶,是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各方面创新的生动材料。

三是发展上有新思路。报告谋划发展,在若干重要关系上,具有全新的理念。(1)追求速度与效益的最优化。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摈弃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就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经济与文化。摈弃单纯经济第一的观点,全面提升小康社会的民主内涵和文化品质,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四是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突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报告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观点。(1)虽然十五大已经提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十六大报告更是明确的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除了劳动以外,资本、技术、管理这些因素也参与分配。还提出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2)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表示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在传统观念中,“非劳动收入”与“剥削”往往直接画上等号。从这个意义上讲,报告提出这一概念,是对“非劳动收入”正名。(3)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报告写道:“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此观点之新意在于“扩大”和“有序”二词,表明了政治体制改革在这方面的深度、广度和效率同时得到重视。

回首一百五十多年前,中国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被彻底剥去了东方大国的外衣,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历史从这里开始了;回首九十多年前(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清王朝,但随后的中国并没有在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迈进过一步,相反军阀混战、国土割裂,民不聊生,国际地位日趋衰落;回首五十多年前,当一位伟人在天安门上留下永恒的脚步时,中国民族在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屈辱、分裂后,终于再一次统一融合,中国的历史翻过了最为昏暗的一页,进入了崭新的天地;回首往事,心情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屈辱、屈辱、屈辱……”,展望今天,同样是两个字可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自豪”。

客观地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的前进道路上是犯过错误的,但是毕竟瑕不掩瑜,是它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彻底结束了中国的屈辱;是它领导我们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创造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神话;是它使中华民族重新昂首阔步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每一个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盛世”里而不用像先人们那样为了一点点自由和自尊而苦苦挣扎而倍感庆幸;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为自己能够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学习生活,以为将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而深感荣幸,所以“钦佩和感激”是我对中国共产党最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