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01204027卢 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它对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起到指导性作用,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不仅如此,我认为:不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集体、个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是具有启示意义的。下面,我仅就个人的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也许有人会觉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属于国家方针政策,哲学理论一类的大问题,跟我们学生关系不大。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在以下的篇幅中,我将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深刻理解“解放思想”的科学涵义
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关于这点,我认为应该分三个层次来看:
首先,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为旧事物不会甘于退出历史舞台,它会想方设法地阻止新事物的发展壮大,整个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充满了新旧社会形态斗争、更替的历史。不仅在社会科学领域是这样,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是如此。每一项新理论在诞生前,必然会被旧理论怀疑,排挤,乃至扼杀:布鲁诺因为坚持日心说,不肯承认当时流行的地心说,被烧死在鲜花广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否定上帝造人,曾一度被认为是疯子。可见,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是很困难的。但是,要在科学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敢于这样做:爱因斯坦敢于质疑“时间是确定的”这一公认看法,提出了相对论。玻尔、薛定鄂等人敢于抛开经典力学的束缚,建立了量子力学体系……
我们是大学生,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也日趋成熟,正是在各方面有所作为的大好时期。如果这时候被习惯势力、主观偏见缚住手脚,学习上只会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思路;搞研究仅仅沿袭前人留下的成果,缺乏创新意识,生活中做起事情来畏首畏尾。又怎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新的成就呢?
其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的思想如果还停留在以前,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毫不留情的抛弃。古人曾说过:“因时而动,因势而动。”就是这个意思。回顾自然科学发展史,每一种新理论的建立也都是以出现新的试验现象为前提的。前人尚且明白这一点,何况是身处信息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沟通日益方便的当今社会的我们呢?只有根据新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是唯一的出路。就拿我们大学生来说,从高中考上大学,是成就,也是变化。上了大学,离家远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第一步就要学会生活上的自理。开学以后,发现大学的学习跟高中完全不一样,学习广度拓宽,难度加深,这就要求自己要有新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它;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也多了,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活动,怎样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以获得最高的效率又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重大问题,要使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就必须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一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忘记80年代末的那一场风波,我们应该比别人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指导思想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成就大事业。只有坚持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武装自己,我们才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才能在人生的航道上不偏离航向。
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分二个层次来看:
第一是要“实事”。现实世界纷繁芜杂,光怪陆离。很多实事出现在我们面前。其中一些,我们一眼就能看穿他们,如:法论功、以及各种各样的邪教创造出来的奇迹。但是有一些“实事”,如“水和某些东西混合变汽油”、“制造永动机”、“《周易》中蕴含着量子力学的思想”等“实事”就需要我们用头脑去分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研究的东西应该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事物,要摒弃那些虚无飘渺、荒谬绝伦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去说已经实事求是了,因为“实事”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不考察客观事物中的问题,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第二层也是最关键的一层是“求”。在现实生活中,在科研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从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现象,我们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发现了不同的规律呢?问题就在于“求”中。“求”是“实事”和“是”之间的桥梁,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关键。他是指人们在占有大量、全面、系统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对其中包含的客观规律性进行研究和探索。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如果发生了偏差,那么,所得到的结论、规律也就必然出现错误。而这个过程的主体是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们要从“实事”中得到“真是”,就要正确地进行研究,即我们不仅要尊重客观事实,研究客观事实,更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否则就会失之毫厘缪以千里。
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更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而主观随意性的发生,在我们做学问当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伪造数据;二是不愿下苦功夫、花大力气,不去收集全面、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一旦有了上面两种思想,那么科学将不再成为科学,丧失了它的意义。只有那些不畏辛劳、勤奋用功,心底无私、尊重事实的人才能明察事理,把握真谛。
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一个统一整体,不能割裂开来。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如果思想僵化,固守已有的成见,被过时的理论观念和思想所束缚,沉迷于本本和教条之中,那么必然就做不到实事求是。这一点在科学的发展史上屡见不鲜。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这个目的和归宿,那就是胡思乱想、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如经常到我们科大来宣传永动机的那个人。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在内涵上各有侧重。解放思想重在破,即破旧思想,破落后于实际、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思想。实事求是重在立,即立新思想,立那些与实际情况相一致、与客观规律一致的思想。因此我们要以解放思想开路,经过调查研究,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并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做到实事求是,从而使我们的学习获得成功。
邓小平始终强调: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能搞形式主义。工作如此,做人,搞学问更是如此。实实在在,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虚伪,不弄虚作假。这种老老实实的态度对于我们大学生、尤其是生活在越来越浮躁的环境中的我们来说是更加需要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