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第九期讲座在人文楼B311会议室举办,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洪晓楠教授应邀作《从马克思主义视野看如何深刻理解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立教授、党总支书记褚建勋教授、钱斌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石云里教授出席,部分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刘立主持。
报告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分析、新质生产力深化了对生产力构成要素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意义以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等八个方面展开阐述。
洪晓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若干重要论述入手,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可以从“新”“质”和“新质”三个方面来理解。“新”是指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质”是指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则就是“新的质态、新的形态、新的形式”,主张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从而提供有利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环境。
洪晓楠对生产力进行了深刻剖析,强调新质生产力深化了对生产力构成要素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并从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拓宽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以及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四个维度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作出概括。最后,他以新质生产力为例,论述了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在互动交流环节,洪晓楠就在座师生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帮助大家深化了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的把握。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