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广岭教授应邀作“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专题报告

6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在学院310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广岭应邀作《科技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立教授谭小琴教授等学院师生代表参与报告会。会议由刘立主持。

肖广岭以深邃的学术视角,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破题。他指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端可追溯至英国工业革命,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转变。肖广岭着重强调,现代化与科技革命之间存在着紧密且深远的历史性内在联系,科技革命是现代化进程的第一动力。他结合《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及国际学者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重大转移,依次为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并分析了各阶段科学中心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实现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

随后,肖广岭将目光聚焦中国,深入阐述了中国科技革命引发并持续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他回顾了我国从西学东渐、洋务运动,到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推进科技发展的演进历程指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虽历经曲折布满荆棘,但始终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不断前进。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瞻远瞩宏观布局通过实施一系列科学发展规划,建立起完整的科技发展体系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下一步需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望未来,肖广岭对科技革命如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展开探讨。他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蓬勃发展,这是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重大变革。尽管中国在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申请量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在核心理念、战略政策等维度持续发力,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生命健康等新兴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本场报告以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解码科技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框架清晰、内容丰富。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表示受益良多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