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3月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哲学系共同组成的“自然辩证法概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研室在学院310会议室举行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兼教研室主任刘立,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杨保国,副院长汤俪瑾,科技哲学系执行主任徐飞教授,史玉民教授,教研室副主任吕凌峰副教授,王高峰、张贵红副教授,以及马院钱斌教授、谭小琴教授、陈小林副教授和青年教师孔亮、陈海超、岳兵兵参加了备课会。
刘立、杨保国、汤俪瑾分别表达了对科技哲学系多年来承担研究生思政课《自然辩证法概论》(以下简称“自辩”)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以下简称“中马”)教学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贡献,徐飞表示科技哲学系将一如既往与马院精诚合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重任。
备课会上,每位任课教师分别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容与具体教学要求,畅谈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交流如何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提法、新要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机融入“自辩”和“中马”教学。刘立强调要提高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从学理上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并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徐飞强调两门研究生思政课一定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以结合。史玉民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王高峰强调科学家精神在教学中的展现,吕凌峰指出要深入发挥科学史素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张贵红分析了二十大报告的具体内容与教材相融合的学理视角和融入方法,谭小琴从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内容融入、价值融入等角度介绍了思路,钱斌强调了科学文化视角的创新性和价值。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自辩”和“中马”铸魂育人的功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刘立和徐飞对集体备课进行了总结,强调教学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要持续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研究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结合的大文章,全面推进我校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将阐释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要在理论方法论与师生关系的实践层面,持续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
随后,新进教师岳兵兵博士进行教学试讲。与会教师从内容设置、主题展开、PPT准备、语言表述、身体语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