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吴阳松教授应邀作“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专题报告

32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在学院310会议室举行。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阳松教授应邀作《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几个基本问题》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立教授主持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报告中,吴阳松教授系统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核心策略,围绕基本概要、选题设计、论证写作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入阐释,为学院教师提供了理论实操的针对性指导。

吴阳松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是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涵盖多种类型,包括重大、重点、一般、青年等,且申报流程与评审标准严谨细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足学术创新与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应精准把握不同项目定位差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注重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教育部项目则聚焦理论问题与学术前沿探索。

吴阳松强调,选题是决定申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选题既要符合指南要求,又要有所创新,确保研究的时代性、学术性和前沿性。申报者可以从已立项项目的选题演变趋势入手,结合自身研究背景,找到合适的交叉点。选题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和逻辑,做到简明扼要、问题突出,让人一目了然。参考往年成功立项的选题方向,有助于申报者规避逻辑不清、问题意识薄弱等常见问题。

在论证写作方面,吴阳松指出,标书撰写不仅是研究问题的过程,更是对研究逻辑与深度的考验。选题说明需准确概括研究对象、视角和核心概念,研究依据要在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突显研究的必要性,同时研究框架需条理清晰逻辑递进,避免冗杂重复。

吴阳松特别提醒,研究方法的选择应体现特色与新颖,避免千篇一律。他就标书的学术简历、格式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并强调申报者需具备“他者思维”,力求从模仿到超越,提升申报成功率。会后,吴阳松还认真审阅了学院青年教师撰写的项目申报书,现场给予中肯的修改意见。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