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院310会议室举办“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四林教授应邀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辅导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立教授、党总支书记褚建勋教授出席报告会,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刘立主持。
艾四林指出,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新的时代孕育着新的机遇与风险。当前社会环境下,年轻人普遍精神紧绷,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尤其是在内卷的压力下,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建议青年学子要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主动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挑战,提升自我调适和成长的能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
艾四林表示,关于硕士论文的创新问题,创新的核心在于“创”而非“新”,不能简单地以新旧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学术创新是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实现创造性发展,往往并非“从零到一”的突破,而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理论升华。青年学子应注重长期积累,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问题,艾四林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重要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需要持续加强、不断完善。学院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科体系的完善,还要着力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学术氛围浓厚的平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成为引领思想、服务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重要阵地,只有学院自身不断壮大,搭建好人才汇聚的大平台,才能实现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