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李正风教授应邀作“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专题报告

5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实交融”马理学科系列讲座在学院310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风教授应邀作《“科技时代”的科技伦理及其治理》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立教授,人文学院科技哲学系李文忠老师,安徽农业大学沈楠副教授及学院师生代表参与报告会。会议由刘立主持。

李正风首先从“人类世”争议中的共识和“动物到上帝”的“人类简史”出发,探讨了当代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的新变化。他指出,科技创新作为一种加速发展的整体性力量,重新构造了人类社会的底层构架。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对自然对象的控制和改造从人类外部转移到人类自身,对人类行为的技术性替代从肢体上升到头部。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等技术让渡了人类认知和决策权利,冲击了人机主从关系,挑战了人类的独特地位。

结合“科技时代”频发的科技伦理问题和OpenAI“有效加速”与“超级对齐”的讨论案例,李正风分析了当前新兴科技伦理问题的主要特点,即问题发生前移、分布广泛渗透、影响深层颠覆、不确定性增强、专业性不断升级和场景化愈益凸显。以人脸识别技术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具有争议性的多用技术在多个应用场景下显示出不同的社会伦理问题,这表明新兴科技伦理问题涉及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影响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

李正风从治理视角探讨了如何加强当代科技伦理治理。他指出,研究、教育是科技伦理“良治”的基石。既要把握当代科技伦理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建立不断递进的科技伦理教育体系;又要理解科技伦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基础、规范、规制和竞合中发挥好道德、伦理与法律的功能。当代科技伦理治理要承担共同且互补的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从“结果治理”“预防式治理”走向“敏捷治理”和“全过程治理”,以及“反思性发展”的新型发展观。

在交流环节,李正风同在场师生围绕科林格里奇困境、国家创新系统、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